1、小红帽票务平台所售票品之价格均是官网标注位置之售价,到手票品上显示价格可能与标注售价不同,望你知晓。
2、购票须知:1、成年节目1.2米及以下儿童谢绝入场(Children under 1.2m will not be admitted, except in performances for children.)。2、亲子儿童节目儿童一律凭票入场。请您谨慎购票,一经出票不退不换,望您知晓!
演出名称:瓦伦廷娜钢琴独奏音乐会
演出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周六 19:30
演出票价:680、580、480、380、280、180元
演出曲目:
Rachmaninoff:24 Preludes
拉赫玛尼诺夫: 24 首前奏曲
--------- 中场休息---------
Beethoven-Liszt:Symphony No. 3 in Eb flat major, Op. 55 “Eroica”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李斯特改编)
*具体曲目请以演出当天为准
VALENTINA LISITSA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瓦姐)钢琴独奏音乐会 北京站
“拉赫女将”瓦伦廷娜·李斯蒂莎:当代俄派浪漫主义的先锋诠释者
全套24首前奏曲,诠释拉赫玛尼诺夫的情感迷宫,极限与深情的对话
现象级古典音乐“去中心化”革命
从YouTube到阿尔伯特音乐厅,重塑钢琴家的全球形象
一个人的交响,十指“英雄”
贝多芬到李斯特,交响到独奏,一场结构美学的极致挑战。
瓦伦廷娜·李斯蒂莎(Valentina Lisitsa)是当今全球最受欢迎的且为数不多的女钢琴家之一。她以极具穿透力的演奏风格、惊人的技术掌控力,以及与时代共振的传播方式,重塑了21世纪钢琴家的公众形象。
出生于乌克兰,后定居美国,瓦伦廷娜的音乐道路融合了苏联钢琴学派的严谨训练与西方自由表达的风格开放,使她成为当代古典乐坛中东西交汇的代表人物。她的演奏以高颗粒度的触键、极端速度下的清晰度和音乐线条完整呈现而著称。每秒最高达13音符的精准击键,正是这种“技术为音乐服务”的哲学,让她即使在演奏最为密集的作品时,也始终保持音乐线条的流动与张力,同时也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女性钢琴家“温柔派”的刻板印象。
《华盛顿邮报》评述道:
“李斯蒂莎的演奏干脆利落,兼具缎幕般的轻柔与雷鸣般的强力。她的强音猛烈震撼,弱奏细腻如油般顺滑,始终忠于作品本质而非炫技。“
然而, 瓦伦廷娜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演奏本身。她是最早一批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全球听众群体的古典音乐家。2007年,她开始在YouTube上传演奏视频,并迅速获得了全球范围的关注与热烈反响。她的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全集视频点击量突破数千万,创下单曲超3000万点击的古典乐神话(如《革命练习曲》Op.10 No.12)。成为史上点击率最高的古典音乐家,超过所有古典音乐领域的同行。这种现象级的成功,让她彻底颠覆了传统古典音乐传播的路径。她没有等待唱片公司的包装,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对话全球观众,让古典音乐真正“去中心化”,走入每一个人手机和电脑的屏幕。
虽然瓦伦廷娜重塑着古典音乐传播史,却远非流量时代的浅薄符号。2012年,瓦伦廷娜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了史无前例的钢琴独奏音乐会,8000个座位座无虚席,成为古典钢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之前瓦伦廷娜不是唱片公司力捧的明星,也不是音乐节常驻嘉宾,而是一位在YouTube上传钢琴影片的女性。在没有经纪公司背书的条件下,完成了一次属于古典音乐的新范式跃迁。同年,她与DECCA签约,出版了该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 成为首位由YouTube平台直接促成主流唱片出版的古典音乐家。其真正价值在于将数字影响力转化为古典乐复兴的催化剂,证明流量与艺术深度可共荣共生。
横跨世界的演奏生涯
作为一位曲目广博、驾驭力极强的钢琴家,李斯蒂莎以演绎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等作品见长,也以对巴赫、莫扎特、肖斯塔科维奇、伯恩斯坦的多样演绎而广为人知。她的协奏曲曲库超过40部,涵盖从浪漫主义到当代的重要作品。她的演奏被评论界赞誉为“理智与情感完美统一”“既有爆发力,也有冥想感”。
她的演出足迹遍布全球各大顶级音乐厅与重要音乐节——包括柏林爱乐大厅、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伦敦维格莫音乐厅、BBC逍遥音乐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香港文化中心与首尔艺术中心等。她曾在布拉格德沃夏克音乐节、Musica Mundi、92街Y音乐系列等国际重要艺术节中登台,演出城市超过百座,横跨欧洲、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她曾与众多世界一流乐团合作演出,包括伦敦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维也纳室内乐团、西班牙国家管弦乐团、首尔爱乐、香港爱乐、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等,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与舞台张力赢得国际乐坛高度评价。
极限与深情的对话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共创作了24首钢琴前奏曲,涵盖从C大调到降B小调的全部24个大小调,虽非一次性构思,却在总体结构上呼应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肖邦的《24首前奏曲》,成为俄罗斯钢琴文学中最具分量与诗意的作品之一。这24首作品呈现出极为广阔的情绪光谱——从英勇激昂(Op.23 No.5)、恍惚梦幻(Op.32 No.5)、深沉悲怆(Op.23 No.4)到明媚的忧伤。无不展现出作曲家对内在心理图景的精准捕捉。同时,它们也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作为钢琴家的独特触感——宽广的和声空间、厚重的低音构造、连绵的旋律线条以及瞬间迸发的戏剧强度,也是一位作曲家在现代性来临前夜,对浪漫主义精神的最后一次深情凝视。然而瓦伦蒂娜对俄派厚重音响的本能理解以及她高速而精准的触键,使她成为当代极具分量的拉赫玛尼诺夫诠释声音。
一个人的交响
作为交响音乐史上的分水岭,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不仅在创作技术上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也在精神内核上奠定了“音乐作为思想表达”的深度范式。它原初的标题为《为一位伟大人物而作》,其结构之宏大、情感之激烈,使其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交响作品,成为19世纪音乐变革的标志性篇章。李斯特改编这部作品为钢琴独奏,是一项几近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他将整部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从雄壮的快板、肃穆的葬礼进行曲,到幽默的谐谑曲与终章的变奏——悉数移植至十指之间。改编不仅保留了原作的交响性逻辑,也极大挑战了钢琴的表现力与演奏者的体能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