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教授教学69周年音乐会 [售票中]
时间:
2025-07-18
场馆:北京市 |中山音乐堂
价格:50,100,180,280,380,580


售前提示 :
1、受市场变化影响,演出票本网站库存会出现临时变更、滞后系统库存情况。您下订单后若出票时出现无票、无连座或演出活动变更、取消等情况,小红帽票务客服 会及时联系顾客处理,最终票品数量视项目主办方及场馆情况而定,如最终未能出票,小红帽票务承诺全额退款并承诺尽快退款,但不承担其它损失。望您知晓,请谨慎下单
2、由于演出票品为有价证券,非普通生活消费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故演出票一 经出票我们无法为您办理退换票。
3、购票须知,请您知晓:1、成年节目1.2米及以下儿童谢绝入场(Children under 1.2m will not be admitted, except in performances for children.)。2、亲子儿童节目儿童一律凭票入场。3、因个人原因不能观看演出,一律不退不换!请谨慎下单
点击查看关于退换票更详细信息。

订票专区:
票档:
数量:
合计:


1、小红帽票务平台所售票品之价格均是官网标注位置之售价,到手票品上显示价格可能与标注售价不同,望你知晓。
2、购票须知:1、成年节目1.2米及以下儿童谢绝入场(Children under 1.2m will not be admitted, except in performances for children.)。2、亲子儿童节目儿童一律凭票入场。请您谨慎购票,一经出票不退不换,望您知晓!

演出信息
陈圆教授教学69周年音乐会
时间:2025.07.18
场馆:北京市 | 中山音乐堂
票价:50/100/180/280/380/58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项目介绍

 

演出名称:北京交响乐团2025乐季音乐会 陈圆教授教学 69 周年音乐会

演出时间:2025年7月18日  周五  19:30

演出票价:50 100 180 280 380 580元

演出地点:中山公园音乐堂

指挥/Conductor:孙莹/Sun Ying

大提琴独奏/Cellist: 任宝仪/Ren Baoyi 李淑钰/Li Shuyu 尚伯亨/Shang Boheng

演出曲目:

1 -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作品33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 主题:近乎行板且质朴的中板

- Moderato quasi andante - Thema - Moderato semplice  

- 第一变奏:主题的速度  

- Var. I - Tempo del tema  

 - 第二变奏:主题的速度

   - Var. II - Tempo del tema

 - 第三变奏:持续的行板  

   - Var. III: Andante sostenuto

 - 第四变奏:优雅的行板  

- Var. IV: Andante grazioso  

 - 第五变奏:有节制的快板  

- Var. V: Allegro moderato  

 - 第六变奏:行板  

- Var. VI: Andante  

 - 第七变奏:活泼的快板与尾声  

- Var. VII e Coda: Allegro vivo    

 

2 -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作品104             安东·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

- 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No. 2 in B minor, Op. 104

 - 第一乐章:快板  

   - I. Allegro

 - 第二乐章:柔板,且不过分  

   - II. Adagio, ma non troppo

 - 第三乐章:有节制的快板  

   - III.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中场休息/Intermission

 

3 - 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作品125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

- Symphony-Concerto For Cello In E Minor, Op. 125

 - 第一乐章:行板  

   - I. Andante  

 - 第二乐章:适度的快板  

   - II. Allegro giusto  

 - 第三乐章:稍快的行板  

   - III. Andante con moto  

*具体曲目请以演出当天为准

 

乐曲简介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介绍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Op. 33)是古典大提琴领域的标志性作品,作于1876年,也是其唯一一首大提琴与管弦乐队作品。标题“洛可可”灵感源于18世纪优雅精致的艺术风格,作曲家以音乐重现该时期的装饰性与形式美,题献给德国大提琴家威廉·费森哈根,却因后者对曲目的改编引发长期争议。

作品采用“主题+变奏”结构,原版含1个主题与8个变奏,而通行的费森哈根改编版删去第八变奏,调整为7个变奏并加入华彩段落。主题以D大调呈现,旋律轻盈灵动,装饰音点缀如洛可可浮雕般细腻;变奏则展现多元风格:抒情的行板段落(如第三、六变奏)充满俄罗斯民歌的忧郁深情,活泼的快板段落(如第四、七变奏)则考验演奏者的技巧爆发力。第五变奏末尾的华彩段虽为改编添加,却成为全曲高潮,大提琴以即兴式音阶与双音技巧彰显独奏魅力。

柴可夫斯基巧妙融合西欧古典传统与俄罗斯抒情特质,管弦乐队不再仅是伴奏,而是与大提琴形成平等对话——弦乐的柔美烘托、木管的灵动呼应,共同构建出沙龙般的典雅氛围。作品既保留洛可可的精致,又注入浪漫主义的情感张力,大提琴声部需在巴洛克式装饰性与戏剧性表达间切换,成为检验演奏家综合实力的标杆。

  尽管改编争议至今未息,但两种版本并存印证了作品的多元生命力:原版贴近作曲家的结构构思,改编版则因更符合演奏实践而广泛流传。作为大提琴文献的里程碑,它以跨越时代的美学融合,成为柴可夫斯基创作中“优雅与激情共生”的典范。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介绍

 

德沃夏克于1894至1895年旅居美国期间创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彼时他虽任职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却始终心系故乡捷克。这部作品将美国黑人灵歌的节奏与波西米亚民歌的抒情特质相融合,成为其晚期融合个人情感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创作。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为快板,采用奏鸣曲式,调式由b小调转向B大调,4/4拍。开篇乐队奏出激昂的第一主题,密集的三连音与附点节奏推动旋律如浪潮翻涌,传递出内心的波澜;随后大提琴接入抒情的第二主题,旋律中蕴含斯拉夫民歌的婉转,流露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开部通过复调手法发展双主题动机,再现部以B大调收束,恰似游子在异乡与故土间的情感对话最终达成和解。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为不太慢的慢板,采用三段体结构,G大调,3/4拍,弥漫着波西米亚音乐的忧郁气息。中部转至e小调,旋律音程的大幅跳跃如低声倾诉;乐队以弦乐长音为底,木管乐器的装饰性乐句与大提琴旋律相互呼应,营造出悠远空濛的意境,将对故乡的眷恋融入音符之中。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运用自由回旋曲式,速度从中庸快板渐至活跃快板,调式由b小调转向B大调,2/4拍。主题吸收黑人灵歌的切分节奏,插部融入波西米亚舞曲韵律,两种节奏交织赋予音乐活力。乐章从欢快的归乡之情起始,经舒缓沉思过渡,最终在尾声通过调性转换与乐队全奏推向高潮,大提琴与乐队在明朗大调中收束,完成从思念到回归的情感表达。

 

这部作品突破传统协奏曲中独奏与乐队的主从关系,以对话式协奏将美国音乐元素与波西米亚民歌完美结合。德沃夏克通过精妙的作曲技法,使各乐章既独立承载情感叙事,又借调性与主题串联为整体,使其成为大提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让听众在旋律中感受跨越时空的乡愁与民族情感的共鸣。

 

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交响协奏曲》介绍

 

大提琴作品的创作贯穿于普罗科菲耶夫的一生,从早期的叙事曲(1912),到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大提琴独奏奏鸣曲(Op.133,1953)。他晚年的大提琴创作灵感来自于年轻的罗斯特罗波维奇,一位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璀璨崛起的大提琴家。

 

《大提琴交响协奏曲》对大提琴家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必须在极高的音区演奏——正如肖斯塔科维奇对作品结尾的评价一样“就像在穹顶之下”。这个段落中,大提琴要在小字三组中演奏。大提琴的旋律突出了许多。普罗科菲耶夫代表性的长旋律和悠长无尽的乐句需要持弓臂特别强大,换弓完美无瑕。该作的结构也不寻常,中间乐章极快,许多不同的旋律混合在一起,前后相接,汇成奏鸣快板曲式。这同样是创新,需要演奏者理解它,并演绎出它的结构。

 

这部作品的前身是《第一大提琴协奏曲》(Op.58),并且它最终的完善得益于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帮助。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作,使得它成为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此曲中创新的技术发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影响了俄罗斯作曲家们(包括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

 

首先,在技艺精湛的大提琴演奏家格雷戈尔·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建议下,普罗科菲耶夫谱写了《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皮亚蒂戈尔斯基在1940年于波士顿完成了此曲的美国首演,但是对这部《协奏曲》并不太满意。在他给普罗科菲耶夫的信件中,他指出了“这部作品的具体缺陷”。随后,1947年12月21日,年轻的罗斯特罗波维奇在钢琴伴奏下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大提琴协奏曲》,并且迅速对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促使普罗科菲耶夫将他的《大提琴协奏曲》改写为一部新作品,即后来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管弦乐团的规模和作用都在《交响协奏曲》中更加鲜明,这就是它“交响”标题得名的缘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在1954年的12月与丹麦广播交响乐团完成了它的首演。并且,在普罗科菲耶夫去世后,罗斯特罗波维奇凭一己之力确立了其在大提琴曲目中的杰作地位。它并不好演奏,甚至在数年中这部作品一直被认为是“无法演奏的”。

 

这部作品的中心以及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二乐章,华彩乐段在第二乐章的中段。得益于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建议,其华彩乐段的大提琴技巧极其娴熟、堪称典范,成为了展示演奏者才华的舞台,是普罗科菲耶夫音乐与大提琴式表达的完美结合。

 

在末乐章,作曲家在中间乐段引入了一个新主题,人们可以听到出自白俄罗斯作曲家伊萨克·柳班所作的苏联流行歌曲(“身体健康,生活富裕”)中相当通俗的旋律。《交响协奏曲》的末乐章类似于谐谑曲,而第二乐章中的谐谑曲反而像是真正的末乐章,它如此让人印象深刻,如此富有戏剧性。这或许是苏联作曲家的一种典型策略,将谐谑曲与末乐章位置调换,以让末乐章显得更激奋、更活泼,从而在苏联官方的眼中显得不那么“危险”。

 

普罗科菲耶夫极佳的旋律才华在《协奏曲》中仍藏得很深,却在《交响协奏曲》中显露出来。毫无疑问,他是二十世纪最佳的旋律大师之一。这部《大提琴交响协奏曲》无疑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惊艳的后期作品之一,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旋律化的幻想与表达,并具有真正的人格与精神。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北京小红帽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2号3幢A座3层304室 电话:  010-66552100
京ICP备09058903号-27 技术支持
网站排名 PR查询 Alexa排名查询 百度一下